持續推進城市更新工作是黨中央全面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中央明確提出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促進城市結構優化、功能完善、文脈賡續、品質提升,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城市更新工作的主要任務涵蓋城市格局與功能的轉型完善、修復城市生態系統、改造老舊建筑及基礎設施、提升居住環境質量、保護傳承城市歷史文化等方面,涉及城市經濟、社會民生、人居環境、城市治理等領域。
城市體檢是以城市高質量發展為目標,通過建立指標體系,運用統計、大數據分析和社會調查等方法采集城市相關信息,查找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對城市人居環境質量、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成效等進行定期分析、評估、監測和反饋,把握城市建設發展狀況,促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活動。
城市體檢與城市更新就工作推動而言存在密不可分的整體關系。如果我們將城市看作一個生命體,城市體檢就是為城市發展狀況“把脈”,無論是治“未病”還是治“已病”,都要求精準找到城市建設發展中的問題,為城市更新找準方向和重點。在基層工作的同志總結了一句通俗的話:“無體檢不更新?!?/p>
在具體操作上,城市體檢與城市更新應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在工作周期上、動用資源上必須銜接配合好。各城市既要主動適應城市發展模式的深刻轉型,樹立先體檢后更新的工作理念,把城市體檢查找出的問題轉化為城市更新的規劃、計劃和項目,推動轉變城市發展方式,走內涵式、集約型、綠色化的高質量發展路子。要把城市體檢的“監測、評估、預警、反饋”工作方法貫穿于城市更新的全過程,評估城市更新工作成效,統籌解決查找出的短板和問題,探索建立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城市更新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推動城市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一是堅持系統思維、一體推進。城市體檢和城市更新應堅持問題導向與目標導向并舉的原則,系統謀劃、統籌推進解決城市的真問題。2025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體檢工作從住房、小區(社區)、街區、城區(城市)4個維度作出部署,包括住房維度的安全耐久、功能完備、綠色智能,小區(社區)維度的設施完善、環境宜居、管理健全,街區維度的功能完善、整潔有序、特色活力,城區(城市)維度的生態宜居、歷史文化保護利用、產城融合職住平衡、安全韌性、智慧高效,以及問題整治等15個方面60項指標。需要以指標體系為引導,統籌4個維度、一體推進城市體檢和城市更新工作。
二是堅持因地制宜、動態調整。城市體檢和城市更新工作首先要明確目標和標準,并根據地域差異、發展階段差異因地制宜調整。城市生命體的持續成長決定了城市體檢和城市更新工作不可能一勞永逸。當前在國家確定的城市體檢60條指標項和城市更新八大任務所明確的主導方向與基本要求的基礎上,各地應深化明確本地工作重點,建立適合自己的指標體系。這個體系應當是開放的,能夠增加或調整指標項,以適應變化。
三是堅持科技賦能、精細治理。城市體檢和城市更新工作要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大數據分析對城市潛在問題和風險隱患進行預警,進而服務城市治理決策需要。建設城市體檢信息平臺,實現體檢指標可持續對比分析、問題整治情況動態監測、城市更新成效定期評估、城市體檢和更新工作指揮調度等功能,為推動城市治理的創新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從創新城市治理方法、加強城市網格化管理入手,探索構建集感知、分析、服務、指揮、實施于一體的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實現“一網統管”,不斷增強城市建設發展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