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房地產市場發展已經進入新階段,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人民群眾的住房需求正在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大家都希望住上“好房子”,建設“好房子”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住房發展,歸根到底就是要順應人民群眾的高品質居住需要,加快建設“好房子”。
什么樣的房子是“好房子”?“好房子”應該具有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特征。
建設“好房子”,要立標準。標準水平決定了房屋品質。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介紹說,他們調研時了解到,大家對住房的幾個“度”特別關注,高度、溫度、濕度、凈度、亮度等,希望住的房子層高能高一點,通風、采光能好一些,密閉性、隔聲性能強一些,室內空氣潔凈、溫度適宜,既不干燥、也不濕冷。
他透露,根據居民對住房的期盼,有關部門正在組織編制《好房子建設指南》。于5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住宅項目規范》將推動和指引住宅品質提升,城鎮住宅項目建設、使用和維護必須嚴格執行。《住宅項目規范》以住宅項目整體為對象,規定了住宅項目的規模、布局、功能、性能和關鍵技術措施等,將有力支撐城鎮住宅項目高質量發展。
相比現行標準,此次《住宅項目規范》對很多指標都有提升。比如,提升了新建住宅建筑的層高和臥室起居室的凈高。新建住宅建筑的層高由“宜為2.8米”提升為“不低于3米”。提高了住宅建筑設置電梯的要求,將“7層及以上須設置電梯”提升為“最高入戶層為四層及四層以上,每個住宅單元應至少設置1臺電梯”。此外,還提高了住宅建筑臥室、起居室與相鄰房間之間墻、樓板的隔聲性能要求。臥室、起居室樓板的撞擊聲隔聲性能指標從不應大于75分貝優化為不應大于65分貝。《住宅項目規范》還規定了建筑設備,如電梯傳播至臥室起居室內的建筑設備結構噪聲限值;提高無障礙要求和適老化水平,提升住宅安全性。
建設“好房子”,要強科技。倪虹表示,“好房子”離不開新科技,“好房子”和新科技可以相互成就。一方面,住房城鄉建設部以及各地將大力推廣惠民實用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著力解決房子隔聲性能不好、滲漏、開裂、反味等問題。另一方面,將積極推動全屋智能。住在“好房子”里,燈光可以自動感應,窗簾可以語音控制,溫度濕度可以智能調節,人的健康可以實時監測……
建設“好房子”,還要抓項目。不同面積、不同價位都有不同的“好房子”。有關部門將舉辦全國“好房子”設計大賽,引導設計師針對多樣的居住需求精心設計不同戶型、不同面積的“好房子”,讓房子的每一平方米都物盡其用、物有所值。此外,還將推動城市和企業加快建設“好房子”,大力推廣“好房子”。
“好房子”不僅要有好標準、好建造,還要有好服務。對房地產企業和建筑企業而言,建設“好房子”將是產業轉型發展新賽道,以后的競爭拼的是新科技、高質量、好服務,誰能抓住這次轉型機會,誰能為群眾建設“好房子”、提供好服務,誰就能有市場、有發展、有更好的未來。
建設“好房子”,正在成為很多企業的自覺選擇。中國建筑集團近日發布了“好房子”營造體系,總結形成了“六不六防三省三要”居民居住需求框架。“六不”是指不漏、不臭、不吵、不霉、不堵、不裂;“六防”是指防災、防盜、防火、防電、防摔、防撞;“三省”是省心、省錢、省地;“三要”是要實用、要健康、要關懷。在細致了解居民“急難愁盼”問題的基礎上,形成了以好集成、好標準、好設計、好材料、好建造、好運維“六好”為手段來營造“好房子”的系統方法,為“好房子”全壽命周期建設服務提出了辦法,為建筑行業全產業鏈建設“好房子”提出了可行路徑。
建設“好房子”應該是全方位的。建設“好房子”,不僅給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提供了廣闊應用空間,還能釋放出擴內需、促消費的巨大潛能。倪虹表示,保障房要建成“好房子”,政府的民生工程一定要帶頭。不僅要把新房子建成“好房子”,也要結合城市更新,采取多種方式把老房子改造成“好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