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個熱點城市正式發布2025年住房發展計劃,緊密圍繞市場平衡與居民實際需求,從供需調節、保障建設、城市更新、品質提升等多方面發力,全力構建健康有序的房地產市場格局。
合理優化住房供應結構
從近期公布計劃的城市來看,各地都在精準把握自身發展階段和市場需求的基礎上,合理優化住房供應結構。
如北京在年度計劃中提到,順應房地產發展趨勢,合理控制新增房地產用地供應,盤活存量用地,2025年度安排商品住房用地240-300公頃。同時,在土地供應區位選擇上,優先保障交通便利、配套完善的區域,重點在軌道站點周邊等設施較為完備地區開發建設,打造職住商活力中心。
廣州提出,全市計劃批準預售商品住房建筑面積565萬平方米,房源約5.4萬套,其中,中心5區、外圍4區和增從2區計劃批準預售商品住房占比分別為36%、48%、16%。建立“人、房、地、錢”要素聯動機制,結合房地產市場情況,計劃供應商品住宅用地515.50公頃。
成都明確,主動適應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促進供需總量總體平衡,2025年計劃新增商品住房用地供應9000畝,供應商品住房12萬套,約1560萬平方米。
此外,多地還簡潔明了地公布了住房供應目標。如天津計劃新建商品住房上市577萬平方米;西安計劃供應新建商品住房9.7萬套、1379萬平方米,其中新供應住宅類8.3萬套、1310萬㎡;沈陽計劃新建商品住房批準入市面積為295萬平方米,其中市區為272萬平方米;青島全市新增上市商品住宅約2萬套等。
多措并舉落實保障房籌建
從各地住房發展計劃中可以看出,保障性住房供應工作占有重要地位。2025年各地因地制宜,采取多樣化舉措推動保障性住房建設與供應。
北京表示,科學確定“十五五”時期保障性住房發展目標,優化完善住房保障政策體系。通過新建、改建、轉化等方式,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5萬套(間),竣工各類保障房8萬套(間)。抓好面向大學畢業生和城市基本公共服務運行保障人員保障性租賃住房專項配租工作,切實幫助新市民、青年人解決階段性住房困難,實現多元化住房供給。
廣州明確,計劃籌建公共租賃住房0.8萬套,戶型以不超過60平方米的兩房為主,供應公共租賃住房0.34萬套,發放租賃補貼1.9萬戶(新增發放租賃補貼0.36萬戶),保障公共租賃住房輪候家庭的平均輪候時間不超過3年。計劃籌建保障性租賃住房10萬套(間),戶型以不超過70平方米的小戶型為主。計劃籌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0.15萬套,供應配售型保障性住房0.28萬套,戶型以90平方米以下的兩房、三房為主。
成都表示,持續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加快構建完善“公租房兜底,租賃補貼減負,保障性租賃住房過渡,人才公寓引才,保障性住房安居”梯度化保障體系。2025年續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不少于7000套(間);新增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1萬套(間),積極推廣宿舍型保障性租賃住房“一張床”供給模式;發放租賃補貼9000戶;供應人才公寓8000 套。
青島也表示,堅持以需定建、以需定購,建立完善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輪候、配售、流轉等全封閉運行工作機制。積極通過新建、改建、改造、收轉等多種渠道籌集保障性住房房源,重點結合保障性住房再貸款、以舊換新等政策,推進收購存量商品房、二手住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房源。2025年新增保障性住房約2000套(間),其中建設籌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1000套、保障性租賃住房1000套(間)。實現3613套在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上市銷售,實物配租保障性租賃住房不少于3000套(間),發放公租房租賃補貼1萬戶。
哈爾濱提出,2025年全市計劃供應配售型保障性住房0.2萬套、建筑面積17萬平方米;供應配租型保障性住房0.5萬套(公租房0.2萬套、保租房0.3萬套)、建筑面積26萬平方米(公租房11萬平方米、保租房15萬平方米)。
大力推進城市更新行動
另一方面,今年多地仍將大力推進城市更新行動。
北京明確,加強閑置土地盤活利用,完善分類實施機制,健全核心區平房成片區、整院落退租機制,加快實施老舊小區改造,統籌推進老舊街區、老舊廠區、城市基礎設施等各類更新改造。圍繞實施500個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年度任務,在尊重居民意見基礎上“愿改盡改”“能改盡改”,確保到2025年底完成“十四五”時期市屬老舊小區改造任務。
廣州提出,加力實施城中村改造和城市更新。完善城市更新政策和工作機制,實施“依法征收、凈地出讓”改造新模式,羅沖圍等四大片區取得突破性進展,加快推進11個示范項目建設。穩中求進做好舊模式改造項目,加強統籌,穩妥推進。按照“成熟一個,推進一個,做成一個”的工作思路,積極謀劃在城中村改造項目中落實貨幣化安置政策,加快制定使用城中村改造專項借款購買存量商品房作為安置房的工作方案和工作指引,打通實施路徑。
成都表示,大力實施城市更新。加快推動《成都市城市更新條例》立法工作,制定相關配套政策及實施細則,形成城市更新政策合力。強化項目包裝策劃,持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提升395個、城中村改造63個,更新片區27個。
聚焦“好房子”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地方在2025年住房發展計劃中均提出加快“好房子”建設。
北京方面,加快“好房子”建設,開展平原新城新建高品質住宅試點和中心城區既有住區可持續更新改造試點,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水平設計、高品質建設、高質量改造、高效能運維、高標準服務,以建設具有首都特色的“好房子”為基礎,推動首都好房子、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四好”建設。
廣州明確,建設綠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好房子”,構建支持住房品質提升的制度和標準體系,推出更高品質更舒適的住宅產品,推動保障性住房‘好房子’建設,結合老舊住房更新改造,把老房子、舊房子建成“好房子”。
成都提到,加快提升居住品質。針對商品房、保障房等不同類型,分類形成“好房子”建設標準,助力推動“好房子”建設。加快推進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BIM技術、智能家居系統的應用,提升“好房子”的安全性、功能性、舒適性、低碳綠色和智能智慧。
青島表示,引導新開工優質地塊建設高品質住宅,培育一批示范項目,打造“好房子”試點項目15個以上。在不改變用地性質和容積率的前提下,住房套型等可按程序進行調整,更好滿足群眾改善性住房需求。
此外,惠州、南昌、赤峰、清遠、湛江等多地也都在2025年住房發展年度計劃中明確表示,加大推進“好房子”建設相關工作。
除上述舉措外,多地在2025年住房發展計劃中還強調,持續推動房地產項目“白名單”制度落地見效,并統籌做好房地產風險防控等工作。
整體來看,2025年多地住房發展年度計劃緊扣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重大變化,并以鞏固房地產市場穩定態勢,推進住房高質量發展為核心,積極構建起多維度的住房發展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