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國新辦舉行發布會,住建部、發改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和金融監管總局有關負責人出席,介紹《關于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以下稱《意見》)有關情況。
城市更新是近年來住房城鄉建設領域要重點抓好的工作之一。在年初的首場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就明確城市更新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抓手,將這項工作賦予了更高的定位。此次五部門集體發聲,再次體現了高層對于這項工作的重視,同時也對如何推進城市更新做了詳細解讀。
住建部:推進“四好”建設
住建部副部長秦海翔表示,《意見》是黨中央、國務院對城市更新工作的全面部署,是指導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綱領性文件。住建部將充分發揮牽頭部門作用,與有關部門一道共同抓好貫徹落實。同時,各地要因地制宜進行探索創新,有力有序有效實施城市更新行動。
據悉,在任務安排上,《意見》部署推進好房子、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四好”建設。而“四好”建設的系統性工作布局也是此次城市更新工作的重點。
秦海翔介紹,好房子建設,主要是大力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同時加強既有建筑改造利用,努力把老房子、舊房子也改造成好房子。好小區建設,主要是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整治改造,更新改造老化管線管道,整治小區及周邊的環境,完善長效的管理機制,持續提升老舊小區居住環境、設施條件、服務功能和文化價值。
好社區建設,主要是推動建設安全健康、設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區,推進老舊街區功能轉換、業態升級、活力提升,盤活利用老舊廠區,積極推進城中村改造。好城區建設,主要是完善城市功能,建立健全多層級、全覆蓋的公共服務網絡,加強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改造,修復城市生態系統,保護傳承城市歷史文化,推進歷史文化街區修復和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筑修繕,探索合理利用文化遺產的方式路徑。
秦海翔稱,下一步住建部將指導地方切實抓好組織實施。一方面,在完成“十四五”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的基礎上,繼續深入推進這項工作,重點做好小區內老化管線改造,消除安全隱患,改善群眾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另一方面,持續開展完整社區建設,因地制宜配建和完善社區養老、托育等“一老一小”公共服務設施以及停車、充電等市政配套設施。
同時,將推動基礎設施建設的改造任務落實落細,繼續抓好里子工程,持續推進城市燃氣、供水、污水、排水、供熱等地下管網升級改造,因地制宜建設地下的綜合管廊。持續提升城市的安全韌性,加快推進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
此外,秦海翔指出,城市更新主體多元、訴求多樣,需要建立健全適應城市更新的實施機制。具體而言,一是抓體檢,建立城市體檢與城市更新一體化的推進機制;二是抓規劃,建立專項規劃、片區策劃、項目實施方案的規劃實施體系;三是抓落實,建立城市更新政策協同機制。
自然資源部:積極支持各地編制城市更新專項規劃
城市更新關系到土地使用和規劃調整,自然資源部總規劃師張兵在發布會上介紹了支持城市更新行動的相關舉措。
張兵表示,自然資源部通過建立自然資源管理和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加強存量資源資產調查,摸清數量、權屬和利用情況,并落實“老城不能再拆”要求,針對性開展城市內部自然、人文歷史方面的空間要素調查,形成統一的底圖底數。在“一張圖”上推動完善調查、登記、權益、規劃、用途管制、執法督察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暢通部門間數據共享,真正實現把資產管起來、讓資源用起來、使城市活起來,全力支持好城市更新行動。
一方面,努力發揮國土空間規劃引領作用,加強對專項規劃的指導和底線約束,協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積極支持各地編制城市更新專項規劃,指導落實總體規劃的戰略定位和空間布局,依法依規做好與詳細規劃的銜接。
張兵強調,要特別關注超大特大城市,規劃在空間上要發揮好對超大特大城市轉變發展方式的引領作用和促進作用,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強化政策實施保障,激發城市活力。
另一方面,持續深化詳細規劃改革,適應存量時代城市更新發展的需要。提高要素精準保障能力和水平,“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優化結構、提升效率”,切實提高建設用地集約化程度,編制規劃要盡可能高度重視研究清楚建什么房、誰來用、誰來買,特別要加強對存量盤活優化的機制研究。
張兵透露,目前自然資源部正在總結推廣43個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城市的經驗,進一步完善規劃管控、用途管制等全鏈條的政策機制,將出臺更多實用有效的用地政策,助力城市更新行動。
財政部:今年再選拔20個城市支持實施城市更新行動
推進城市更新離不開財政政策和資金保障。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司長郭方明表示,中央財政立足于“三個聚焦”來支持城市更新。
首先,聚焦探索新模式,支持實施城市更新行動。2024年住建部和財政部啟動實施城市更新行動,首批確定了15個城市。今年將再選拔第二批20個城市,同時將對相關城市的工作進展、資金使用管理等開展績效評價,強化追蹤問效,高質量推進城市更新行動。
其次,聚焦城市更新重點任務,強化財政政策和資金保障。在加大資金投入的同時,積極落實好稅費優惠政策,如企業所得稅“三免三減半”,城鎮土地使用稅、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教育費附加減免等,下一步將繼續通過這些渠道持續發力。
最后,聚焦財政金融政策協同,推動健全多元化投融資機制。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投向領域和用作項目資本金范圍,加大對城市更新相關項目的支持。發揮政策性金融的撬動作用,鼓勵政策性銀行在風險可控、財務可持續的前提下,對符合條件的城市更新項目提供支持。積極探索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全社會參與的可持續城市更新投融資模式,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吸引社會資本、社區、居民等各方面積極參與到城市更新工作中來。
金融監管總局:將研究出臺城市更新項目貸款管理辦法
在金融支持方面,金融監管總局統計與風險監測司司長廖媛媛表示,按照統一部署,將引導金融機構積極參與城市更新各項工作,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撐。
據廖媛媛介紹,金融監管總局引導金融機構參與城市更新工作有四項舉措:
引導金融機構大力支持城中村改造,推動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形成更多的實物工作量;
指導金融機構積極參與基礎設施和重大項目建設,滿足水電氣暖、交通倉儲、通信、城市管網和地下綜合管廊改造等領域的合理融資需求,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提質增效;
指導金融機構充分發揮經營性物業貸款作用,支持低效樓宇、既有商業設施、老舊商業街區等物業項目的更新改造;
除了銀行信貸外,注重發揮不同金融工具的獨特優勢,鼓勵保險、信托等金融機構積極參與城市更新,通過債權投資、股權投資、物權投資等多種方式提供金融支持。
下一步,金融監管總局將貫徹落實《意見》要求,指導金融機構深入理解城市更新行動的內在邏輯,積極為城市更新行動提供豐富多樣、量身定做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同時,金融監管總局也將研究出臺專門的城市更新項目貸款管理辦法,明確貸款條件標準,滿足城市更新行動金融需求,提高金融服務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發改委:6月底前下達2025年城市更新專項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
作為穩投資、促消費的重要抓手之一,城市更新行動也將得到中央投資大力支持。
國家發改委固定資產投資司負責人趙成峰介紹,近年來,發改委統籌相關渠道資金,積極支持城市更新項目建設,主要通過四個渠道予以支持。
一是中央預算內投資?!笆奈濉币詠?,已累計安排超過4700億元,支持城市燃氣、排水等地下管網改造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中村改造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二是2023年增發國債。共安排增發國債資金1400億元,支持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三是超長期特別國債。2024年以來,將城市地下管網建設改造納入“兩重”建設支持范圍,已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超過2900億元。四是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市政基礎設施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中村改造、老舊街區(廠區)改造等城市更新項目。
下一步,將持續推進城市更新各項工作,繼續統籌用好相關渠道投資,進一步加大對城市更新項目的支持力度;同時,圍繞創新投融資模式、健全運營維護體制,完善價格收費機制等方面,積極推進城市更新行動“軟建設”。重點推進三方面工作:
一是穩步有序推進城市更新重點工程實施。按照“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先急后緩,分步實施”“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優先實施涉及公共安全和民生保障的城市地下管網安全提升、老舊居住區宜居改造、城中村綜合改造、市政設施安全改造等基礎類工程,因地制宜穩步推進老舊街區(廠區)轉型提質、城市公共空間功能完善等提升類工程。指導城市政府科學合理謀劃城市更新具體項目。
二是持續加大中央投資支持力度。2025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門設立城市更新專項,支持城市更新相關公益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在已支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中村改造等項目的基礎上,擴圍支持城市危舊住房、老舊街區(廠區)轉型提質等工程。將于今年6月底前下達2025年城市更新專項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
三是積極推進投融資模式創新。建立多元化、多層級的資金投入機制,圍繞完善投入機制、提高投入效率,調動各方力量積極參與。對于市場化程度較高、經營屬性較強的,要進一步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對于回報水平適中、社會資本具有投資意愿的領域,要充分發揮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等作用。對投融資模式創新性強、有較好示范性的項目,中央投資將優先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