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一頭連著民生福祉,一頭牽著經濟發展。5月20日,國新辦就日前發布的《關于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下稱《意見》)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為我國大力實施城市更新按下“加速鍵”。
“城市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載體。”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秦海翔表示,截至2024年底,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7%,9.4億人生活在城鎮,城市的綜合承載能力穩步提升,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城市發展質量和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秦海翔指出,當前,我國城市發展從大規模增量建設轉向存量提質改造和增量結構調整并重,進入了城市更新的重要時期,人民群眾的需要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就是要推進城市結構優化、功能完善、文脈賡續、品質提升,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同時,能夠有效拉動投資和消費,擴大內需,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對于促進經濟增長、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國家發展改革委固定資產投資司負責人趙成峰表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既有利于補齊城市基礎設施短板,提高城市發展的可持續性和宜居性,又有利于釋放巨大內需潛力,培育發展新動能。
此次發布的《意見》立足地方實際,將前期實踐經驗與改革成果轉化為制度安排,對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進行系統部署。明確提出到2030年,城市更新行動要取得重要進展,城市更新體制機制不斷健全,城市開發建設方式轉型初顯成效,安全基礎更加穩固,服務效能顯著提升,人居環境大幅改善,經濟業態更為豐富,文化遺產得到有效保護,城市風貌特色更加鮮明,成為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的理想空間。同時,《意見》明確了8項重點任務,涵蓋既有建筑改造利用、城鎮老舊小區整治、完整社區建設、老舊街區廠區城中村更新、城市功能完善、基礎設施改造、生態系統修復以及歷史文化傳承等方面。
為保障城市更新行動順利推進,多部門紛紛從不同維度制定具體支持舉措。自然資源部總規劃師張兵表示,自然資源部將通過建立自然資源管理和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加強存量資源資產調查,摸清數量、權屬和利用情況,并落實“老城不能再拆”要求,針對性開展城市內部自然、人文歷史方面的空間要素調查,形成統一的底圖底數。在“一張圖”上推動完善調查、登記、權益、規劃、用途管制、執法督察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暢通部門間數據共享,真正實現把資產管起來、讓資源用起來、使城市活起來,支持好城市更新行動。
趙成峰表示,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結合職責分工,持續推進城市更新各項工作,繼續統籌用好相關渠道投資,進一步加大對城市更新項目的支持力度;同時,圍繞創新投融資模式、健全運營維護體制,完善價格收費機制等方面,積極推進城市更新行動“軟建設”。
對于中央財政方面的支持,趙成峰透露,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統籌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長期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等渠道,重點支持地下管網、防洪排澇等民生項目。2025年城市更新專項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將于6月底前下達,同時探索“投貸聯動”“PPP+REITs”等創新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
在金融支持方面,金融監管總局透露,正在制定專門的城市更新項目貸款管理辦法。金融監管總局統計與風險監測司司長廖媛媛表示,將通過實施城市更新項目清單管理,明確金融機構貸款的條件和流程,引導金融機構更好滿足城市更新項目的合理融資需求,切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同時,指導金融機構深入理解城市更新行動的內在邏輯,準確把握新特點新要求,按照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積極為城市更新行動提供豐富多樣、量身定做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滿足不同主體、不同項目、不同階段、不同環節的金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