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市場作為樓市“晴雨表”,其變化對未來房地產市場走向具有很強的信號意義。
面對市場下行壓力,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全國多個城市積極應對,主動調整供地策略,一些小體量的優質地塊正在成為房企爭奪的焦點。
多城土拍青睞“小而美”
8月19日,杭州出讓的錢塘區下沙單元QT010110-20地塊,經過13輪競價,由杭州藍濱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以總價4.92億元競得地塊,成交樓面價18220元/平方米,溢價率13.88%。
8月4日,深圳寶安區新橋街道A319-1225住宅地塊的出讓,吸引了包括華潤、中海、越秀和綠城在內的4家房企“圍獵”。最終,經過25輪競價,綠城華南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以12.15億元拿下上述地塊,樓面地價20363元/平方米,溢價率達11.47%。
從近期多城土地出讓思路看,有了較大轉變。一些新增供地容積率不高且體量較小,大多位于所在區域的核心板段。
7月30日,南京舉行新一輪集中供地。在此次出讓的涉宅用地中,體量小、區位優的“小而美”地塊受到開發企業的青睞。
其中,熱度最高的鼓樓區江漢東街地塊,建設用地面積僅4216平方米,起拍價為2.81億元。經過89輪激烈競價,由溫州千億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3.73億元競得,交樓面價達40215元/平方米,溢價率高達32.74%。
另一宗熱門的江寧區秣陵街道地塊經過43輪競價,由南京朗翌置業有限責任公司以1.66億元競得,成交樓面價14755元/平方米,溢價率高達33.87%。
7月25日,上海徐匯徐匯區XH-02(TPL)單元051-11地塊經過28輪競價,由上海祺祥旺宇置業有限公司以12.25億元總價競得,溢價率22.38%,成交樓板價200257元/平方米,一舉刷新全國宅地單價紀錄。
這些熱點城市近期出讓的土地均呈現小型化、位于中心區的特征。特別是在市場信心尚處恢復期的背景下,拿地企業都在“精打細算”,而這樣的拿地策略也越來越被更多的房企所采納。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出現上述特征主要原因在于市場變化快,只有小地塊才能滿足盡快開發、盡快銷售、盡可能消除不確定性等要求。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認為,從開發企業角度來看,小體量地塊風險可控,且可較快形成現金回流。因此,能在成熟區域拿到一宗可控性強、開發周期短、去化路徑清晰的“小而美”地塊,無疑更符合當前行業節奏。
“縮量提質”成為土地市場新趨勢
另一方面,“縮量提質”目前正在成為土地市場的新趨勢。
克而瑞此前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面對庫存壓力,地方供地策略呈現兩大特征:一是,總量持續收縮;二是,結構優化加速,核心城市通過降低容積率、聚焦優質地塊實現“縮量提質”。
值得注意的是,在土地市場整體成交尚處在“低谷”且未有企穩的情況下,以一二線為主的核心30城有望率先企穩。
根據克而瑞數據,1-7月重點30城含宅地塊成交面積5520萬平方米,同比增17%,與全國300城面積同比下降9%相比,結構性回暖正在發生。
土拍熱度方面,并未減弱。在核心城市加快優質地塊供應節奏之下,溢價地塊比例以及溢價地塊平均溢價率不斷攀高。
前七月30城溢價地塊數量占比達到30%,為近三年新高,拿地情緒已經被帶動起來。同時,溢價地塊的平均幅度同樣提升迅猛,前7月為26%,幾乎較過去兩年成倍增長。
聯系近期中央加力推進城市工作的指示、以及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積極響應的情況。克而瑞研究中心認為,隨著各地城市化高質量發展的進一步推進,得益于城市更新、土地收儲等工作對存量建筑、土地使用效率的進一步挖潛,預計各地將迎來更多優質宅地入市。隨著各地核心板塊持續帶來高品質住宅用地的新增供給,下半年地市有望維持適當的競拍熱度,在合理的交易規模下為穩市場提供更多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