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房企“保價”舉措再次在市場升溫。
廣州本地國企珠實地產于近日宣布啟動“保價”行動。“保價”項目覆蓋天河、荔灣、白云、增城四區的7個樓盤,承諾在8月8日至10月15日期間,購買指定房源可“保價”到年底,買貴可申請按對應價差的同等價值補償,最高補償20萬元物管費。
珠實地產相關人士稱,參加活動的樓盤是公司的主力在售項目,核心目的是希望提升案場客戶的信心。
業內指出,當前房地產市場仍處于調整階段,市場觀望情緒尚未消退,“保價”賣房舉措的推出,為購房者吃下“定心丸”,也能進一步激活市場置業信心。
多家房企推出“保價”行動
事實上,珠實地產的“保價”行動并非行業個例,近期此前已有多家房企推行這一策略。
7月4日,佛山招商華璽發布保價購房承諾函,將項目“保價購房”活動開展至年底,若發現降價可進行換房或差價補償,保價周期至2026年6月30日。
6月25日,越秀地產廣州區域也發布了相關“保價”賣房措施,其廣州區域的4個樓盤,在6月25日至6月30日期間約定時間內成交的房源可“保價”到今年年底。在保價期間,如有材料證實“買貴”,客戶將有機會獲得差額補償。
同日,由中交城投與科學城集團聯手打造、位于旗下的廣州黃埔區的中交科城?黃埔未來城項目,推出保價至項目清盤的專項保價函,并喊出“首開保價 置業無憂”的宣傳口號。該項目承諾,在6月28日至29日開盤期間購房的客戶,所購房源將享受保價至清盤的權益;如有降價,將尊重客戶意愿進行差價補償、換房或退房。
6月20日,建發房產廈門區域發布了相關“保價”購房措施宣布,其廈門島內的書香五緣、觀雲、宸啟瑞湖、湖邊水庫南2025P05地塊共計4個項目,將針對近一年的銷售實施保價計劃。
而早在2024年,就有房企已嘗試過這一銷售策略。去年9月,保利發展旗下多個城市的項目就公布了“保價計劃”,覆蓋廣東保利、四川保利、西安保利和溫州保利等公司的部分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越秀地產的“保價”行動也并非今年首次推出,在去年10月,其也推出過“保質、保價、保換”政策,覆蓋廣州琶洲南TOD等核心項目。
不過,從當前市場特征來看,推出“保價”措施的房企以國企及有國企背景的企業為主,保價項目聚焦一二線重點城市及核心區域。補償方式涉及物業費抵扣、現金差價返還、換房退房 等不同方式。在實施時間上,“保價”期限呈現多樣化特點,或為半年、一年,或延伸至項目清盤階段不等。
市場需要“保價”護航
業內指出,當前房地產市場仍處于調整階段,市場觀望情緒尚未消退,“保價”賣房舉措的推出,為購房者吃下“定心丸”,也能進一步激活市場置業信心。
克而瑞廣佛區域首席分析師肖文曉表示,在房價“止跌回穩”的關鍵階段,品牌房企帶頭承諾“保價”,有助于打消潛在客戶的跌價顧慮,堅定其出手的意愿,從而對穩定市場起到正向引導意義。
同策研究院聯席院長宋紅衛表示,從過往案例來看,這種策略確實能產生一定效果,尤其是對剛需群體而言,保價行為至少提供了一道額外的保障,部分剛需購房者也可能因此被吸引。
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為,進入下半年以后,不管是二手房掛牌量攀升,價格回調,還是新房之間的競爭,去化速度等,市場轉弱導致價格預期轉向悲觀的態勢進一步加劇,購房者決策周期也隨之拉長。而購房者決策周期的延長,進而導致開發商資金鏈緊張,又進一步強化了降價預期,增加了降價可能性,因此當前市場迫切需要保價措施來穩定預期。
不過,“保價”政策在落地過程中仍面臨一定的“信任考題”。
宋紅衛提到,保價承諾雖看似吸引力十足,但實際約束力存疑。從法律層面看,多數保價協議僅作為宣傳材料存在,未納入購房合同核心條款。若未形成書面合同約定,保價承諾便如同“空中樓閣”,一旦未來房價下跌,購房者可能面臨索賠無門的困境。
對此,相關業內人士提醒購房者,面對保價政策需擦亮眼睛、做好功課:一是,要明確“保價邊界”,逐條核對合同條款,確認保價房源范圍、時間期限及、價格基準,尤其要厘清“差價及補償”是現金返還、物業費抵扣還是其他形式;二是留存好相關“價格證據”,同時還要購房前通過截圖、錄像等方式保存樓盤實時價格、銷售承諾等關鍵信息;三是警惕“附加條件”,部分保價政策可能與全款支付、綁定裝修等條款掛鉤,購房者需綜合測算成本,避免為追求“保價”權益而接受是否有不合理附加要求,陷入“看似保價實則多付費”的陷阱。
總體而言,“保價”購房的核心價值在于以規則穩定市場預期。對房企來說,除了在宣傳上做好引導,更需在條款細則中彰顯誠意——通過明確降價認定標準、建立公開透明的價格監督機制、完善兜底性的糾紛解決途徑,讓保價政策從“營銷話術”真正轉化為“剛性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