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為二十四節氣中第四個節氣,一般在每年3月21日前后。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
此日陽光直射赤道,幾乎全球晝夜等長。其后陽光直射點位置北移,北半球晝長夜短,南半球則晝短而夜長。而在南北兩極,春分這一天,太陽整日都在地平線上。此后,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繼續北移,北極附近開始為期6個月的極晝,范圍逐漸擴大;南極附近開始為期6個月的極夜,范圍逐漸擴大。
春分的意義,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順便提一句,春分還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等國的新年,有著3000年的歷史。春分在氣候上也有比較明顯的特征,春分時節,我國除青藏高原、東北、西北和華北北部地區外都進入明媚的春天,在遼闊的大地上,楊柳青青、草長鶯飛、小麥拔節、油菜花香。
吃了春分飯,一天長一線
有句諺語這樣說道:“吃了春分飯,一天長一線”。這句話意指春分這天晝夜平分。春分作為二十四節氣中僅有的兩天的晝夜平分的其中一天,也是春天的中分點,是個比較重要的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一個"分"字道出了晝夜、寒暑的界限。時曰"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無論南方北方,春分節氣都是春意融融、旺運養生的大好時節。
中國古代將春分分為三候
一候:元鳥至。元鳥,又稱玄鳥,即燕子。燕子是春分來,秋分去的候鳥。
二候:雷乃發聲。春分后五日,“雷乃發生”,陰陽相薄為雷,雷為振,為陽氣之聲,也是春分后出地發聲,秋分后入地無聲。
三候:始電。再五日,“始電”,電閃雷鳴,春雨不再瀟瀟,已是落花知多少了。
春分習俗
1. 豎蛋
在每年的春分這天,世界各地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試驗。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豎蛋游戲的最佳時光,故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
2. 粘雀子嘴
春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元,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元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于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
3. 放風箏
春分這天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甚至大人們也要參與。溫柔的春風里,人們在空地上肆意奔跑,爭相比著誰的風箏放得更高更遠。
4. 飲春酒
我國浙江、山西一帶有在春分日釀酒的風俗習慣。古書中記載:“春分造酒貯于甕,過三伏糟粕自化,其色赤,味經久不壞,謂之春分酒?!?/FONT>
5. 采春菜
嶺南風俗
昔日四邑(加上鶴山為五邑)的開平蒼城鎮的謝姓,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按翰恕笔且环N野莧菜,鄉人稱之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有順口溜道:“春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币荒曜源?,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6. 送春牛
春分隨之即到,其時便出現挨家送春牛圖的。其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歷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春牛圖”。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春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見啥說啥,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春”,說春人便叫“春官”。
春分養生
春分的氣候特點是陽氣漸盛,陰陽相交。雨水開始增加,氣候由溫轉熱。陰陽相交之時,天地間萬物都會受其影響而發生變化,人體自然也會受到影響。此時,我們應該做到:
升陽
春季生發陽氣是不變的旋律,這就是《黃帝內經》中“春三月”養生提到的“春夏養陽”的道理。春季讓陽氣生發的方法包括每日早起,晨起養成晨練的習慣,多做伸展肢體的運動。保持良好的情緒,可多找些朋友出去爬山、郊游、賞花,在溝通、游玩中讓身體的陽氣得到生發。
這點在春分時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陽氣生發不利,隨著氣溫的上升加之陽氣內郁就容易發生一些火熱導致的疾病。比如一些高燒性的疾病,甚至惡性傳染病、出血性疾病都會特別容易發生。
護陰
春分晝夜均而寒暑平,白天和夜晚的時間長短是相等的,寒和熱也是平均的。因此,如果只重視陽氣的生發,而忽略陰氣的調養則易致陽氣亢盛,而發生陰虧陽亢的疾病。所以,特別指出的是平素就陽氣亢盛的失眠、高血壓等群體此時更應注意調攝,免得疾病加重或危及生命。
所謂調陰,在春季主要在睡眠上。切忌熬夜,熬夜過多,消耗精血而致陽氣亢盛,人們就更容易在此時生病。正所謂“陽氣者,煩勞則張”,當陽氣在夜間不能內斂時,則陰更損,陽更亢。
食甘
春分時節,溫熱之氣較重,容易陽熱亢盛而發生諸如肺熱、心火、肝火等問題。肺熱則高燒、咳喘、痰黃,大腸易便秘、出血。心火則心煩、失眠、多夢、口腔潰瘍、小便黃。肝火則易怒、情緒不穩、頭暈痛、目赤、耳鳴。
這時適當增加些甘寒養陰的食物,甘能生津,寒能清熱,對保持身體陰陽的相對平衡是極為有利的。比如您可以用白茅根、蘆根各10克煎水代茶飲,即不苦又可生津清熱。還可以吃些水果,水果總體性味甘酸涼,也可以幫助保持身體平衡。
當然,如果你不是陽熱亢盛易怒的狀態,而是相對抑郁心情郁悶的狀態,辛涼的薄荷和甘寒的菊花、桑葉每次各取3克開水泡服代茶飲,就足夠幫你調節身體的平衡了。
除此之外,緩和的運動如太極、八段錦,靜心凝神的書法、繪畫都可以幫你輕松度過這節氣的更迭給身體帶來的影響。你需要的只是堅持去做,僅此而已。不要總想著有什么藥或者什么補品能給你帶來好身體。再好的藥,也不如少吃辛辣、不熬夜清熱效果更明顯而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