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shù)。花樹飄香,席地而坐,仰望星辰,縱談到天亮,心中的庭院是天涯若比鄰的桃源。
院和寧,家和興。院子自古以來就與中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不僅是生活的空間,更是情感的寄托居所,名人雅士皆對院子情有獨鐘,這圍墻內(nèi)外成就了多少風(fēng)雅趣事和美談佳話?院子成了他們的精神歸宿,也賦予了主人更多的詩意和神秘感。讓我們一起探訪名人的院子,走進(jìn)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李清照——青州筑院
宋詞女詞人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譽。
李清照非常羨慕陶淵明的歸隱生活,也因為厭惡京城的爾虞我詐,遂同趙明誠夫婦二人擇青州筑院而居,在這里度過了一生中最為美好幸福的時光。在青州隱居的院子里,就借用《歸去來兮辭》中“審容膝之易安”一句,將廳堂取名“歸來堂”,居室稱為“易安室”,并自號“易安居士”。
青州的庭院生活影響了李清照的一生,在其晚年所作的《金石錄后序》中,言辭中無限眷念地記述了在青州的生活剪影,夫婦二人雖生活節(jié)儉,卻還有金石書畫為伴。擇一人共赴一生,擇一院相伴終老,一步一景,入眼即是世外桃源的仙境。
紀(jì)曉嵐——閱微草堂
紀(jì)曉嵐是清代政治家、文學(xué)家,歷官左都御史,兵部、禮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xué)士加太子太保管國子監(jiān)事致仕,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閱微草堂是紀(jì)曉嵐晚年居住的地方。大學(xué)士紀(jì)曉嵐任官50余年,年輕時才華橫溢、血氣方剛,晚年的內(nèi)心世界卻日益封閉,其《閱微草堂筆記》正是這一心境的產(chǎn)物。
1937年,閱微草堂轉(zhuǎn)賣給梅蘭芳,后梅蘭芳又出租給著名的富連成科班。作為京劇界“黃埔軍校”的所在地,閱微草堂培育出了多位戲劇大師。出于對紀(jì)曉嵐的敬重,京城文藝界人士特別愛護(hù)紀(jì)曉嵐手植的二百多歲的古藤,齊如山、梅蘭芳、張伯駒、蕭長華等都曾親自澆灌、養(yǎng)護(hù)海棠。
魯訊——百草園
魯迅在百草園里所描繪的是兒時在自然環(huán)境里居住的悠然時光,字里行間流露著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深深的喜愛、眷戀、懷念之情。“家的后面有一個很大的院子,相傳叫做百草園。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更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單是周圍短短的泥墻根一代,就有無限趣味。”
張恨水——姚家大院
張恨水是我國近代著名章回小說家,也是鴛鴦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稱為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的“章回小說大家”和“通俗文學(xué)大師”第一人。“北平所謂大宅門,哪家不是七八上下十個院子?哪個院子里不是花果扶疏?這且不談,就是中產(chǎn)之家,除了大院一個,總還有一兩個小院相配合。”
院子也是張恨水先生創(chuàng)作的源泉,在其大作《京華煙云》一開場,便是姚家大院的場景:“大門口兒并沒有堂皇壯觀的氣派,只不過一個小小的黑漆門,正中一個紅圓心,梧桐的樹蔭罩蓋著門前。”院子正是這樣一方天地,圍合一個家族的生長,看盡世間百態(tài)。
老舍——丹柿小院
說起老舍,印象深刻的是他那句:“我的理想家庭,一妻一兒一女,七間平房,院子必須大”,于是便有了那座名叫“丹柿”的小院。
“院子必須很大,靠墻有幾株丹柿果樹。除了一塊長方的土地,平坦無草,足夠打太極拳的。其他的地方就都種著花草——沒有一種珍貴費事的,只求昌茂多花。屋中至少有一只花貓,院中至少也有一兩盆金魚;小樹上懸著小籠,二三綠幗幗隨意地鳴著。”
高速·香舍水郡——滕州院子
院子,一方天地,包含中國哲學(xué)中的“天人合一”精髓,將其演繹得淋漓盡致;院子,圍合出一個家的生長,更多的生活與自然的共融,更多的打破陌生鄰里間的親和。高速·香舍水郡,高速地產(chǎn)重磅打造庭院別墅產(chǎn)品,前庭后院,三層美學(xué)空間,超200m?大院子,實現(xiàn)了滕州人心中一直寄予于獨享天地的院落居住夢想。
七千年滕州,60席院墅,高速·香舍水郡建筑面積約198-246㎡院墅大宅,準(zhǔn)現(xiàn)房加推在即,全城珍藏,恭迎品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