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兜牢民生保障? 增進群眾福祉”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八場,介紹棗莊市穩步推進高品質住宅建設工作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人
王懷文 市住房城鄉建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孫晉明 市住房建設事業發展中心黨委專職副書記
馬 強 市房地產開發與征收服務中心主任
房地產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產業關聯度高、帶動性強,在改善居住條件、創造就業機會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部署要求,以讓人民群眾住上綠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好房子為基點,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推進“好房子、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建設,進一步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一、堅持以人民至上為核心,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住宅是人民群眾生活的最重要場所,居住品質是生活品質的核心內容。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截至去年底,我市城鎮人均住房面積40.79平方米,人民群眾的“住房觀”正在從“有房住”向“住好房”轉變,正在由“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轉變。更高的生活品質、更好的生活空間是人民群眾的美好愿景,也是房地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發力點和著力點。近年來,市住房城鄉建設局深刻認識到房地產工作的人民性、政治性,緊緊圍繞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推進高品質住宅建設,推動建立層次分明、結構完善、全面覆蓋的住房供應體系,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推進房屋質量、居住環境、社區配套、服務管理等多方面的綜合升級,旨在打造宜居、綠色、智慧、人文的現代化居住空間,推動全市房地產行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理念,打造住有宜居新格局
(一)堅持高位推動,完善政策健全機制。高規格召開全市房地產行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會議,出臺《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明確5個方面14項具體內容,從助企紓困和激活市場兩端發力,促進房地產市場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聯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城市管理局,組織行業專家,圍繞質量優良、安全耐久,功能優化、健康舒適,環境優美、便利宜居,設施完善、技術先進,低碳綠色、節能環保,服務精細、鄰里和諧的高品質住宅基本內涵,深入調查研究,認真總結經驗做法,印發《棗莊市高品質住宅開發建設技術指引》,大力支持房地產企業建設品質住宅。2023年以來,我市11個項目通過住建部2A級、3A級住宅性能認定初審,5個項目通過國家“廣廈獎”初審,滕州信華·啟元項目成功入選山東省高品質住宅第一批試點項目。
(二)聚焦關鍵環節,打造安居宜居空間。高起點規劃設計,按照完整社區建設標準,規劃建設養老、托幼、教育、醫療等配套設施,推動社區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統籌考慮二孩三孩家庭、家居適老等對戶型結構的新要求,確保房屋套型靈活多樣、方便實用。高質量施工建設,完善工程質量管理體系,深入落實風險分級管控,充分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對建筑工程進行全過程管理,切實提高房地產項目建設質量。高標準運營維護,對轄區內物業服務和管理活動進行監督管理,建立質量回訪和問題投訴處理機制,及時發現處理保修范圍和保修期限內的質量問題,切實讓群眾住得舒心安心。
(三)強化示范引領,系統提升住宅品質。組織召開2024年棗莊市高品質住宅政策宣貫暨“品質樓盤”現場觀摩會,邀請知名專家對全市房地產企業進行專題培訓,提升從業人員能力素質;組織開展高品質住宅試點項目申報工作,經企業申報、資料審查、現場核查等環節,分2個批次推薦7個項目申報省級試點。組織開展全市“品質樓盤”評選活動,公布“品質樓盤”項目11個。
三、堅持以健康發展為目標,開啟高品質住宅建設新篇章
(一)加大政策支持,讓建設更安心。住宅本體結構外景觀平臺,設置首層架空層作為公共開敞空間、用作休閑活動等公共用途的,按照國家規范計算建筑面積,不計入容積率,支持房地產企業建設高品質住宅。上浮高品質住宅的公積金最高貸款額度,引導需求端關注高品質住宅。
(二)推廣綠色建造,讓居住更貼心。對通過高品質住宅建設以及高星級綠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健康住宅等住宅建設研發的新技術、新工藝進行推廣,應用“恒溫、恒濕、恒氧、恒靜、恒潔”等建造理念和技術。鼓勵高品質住宅精裝修交付,提倡個性化、定制化、集成化。
(三)提升運維水平,讓服務更暖心。積極推廣高品質住宅智慧化建設,實現室內、外設備智能控制,提供安全、舒適、綠色、便捷的居住環境。對高品質住宅的物業服務企業探索實行動態準入制度,完善住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依托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打造“平臺+產品+場景”的服務模式,提升便民利民的住區服務和管理水平。
答記者問
齊魯晚報記者:請簡要介紹一下高品質住宅的特點。
王懷文:高品質住宅是順應當前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新變化的必然要求,應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具備質量優良、安全耐久,功能優化、健康舒適,環境優美、便利宜居,設施完善、技術先進,低碳綠色、節能環保,服務精細、鄰里和諧的品質,體現人文美學價值、引領美好居住生活發展方向,是廣大群眾普遍認可的“好房子”。
一、在規劃設計方面更加優良。高品質住宅宜具備優良的區域位置和生態環境等條件,交通便捷、城市配套相對完善,充分考慮與周邊環境、建筑的關系,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妥善做好場地內原有自然環境及資源的保護與利用;住宅建筑結合城市設計、場所特征等確定適宜的建筑風格,同時應充分考慮棗莊歷史文脈、景觀環境等因素,體現地方特色,挖掘本土文化特質;充分利用社區綜合配套資源,科學布置教育、養老、托幼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
二、在住宅建筑方面更加完善。高品質住宅按照現行綠色建筑二星級及以上評價標準或3A級住宅性能認定標準進行建設,積極采用裝配式建筑及綠色建材,推廣精裝修交付,提倡個性化、菜單化。住宅設計綜合考慮室內環境、適老化等因素,層高不小于3m,設有中央空調和集中新風系統的住宅,層高不低于3.1m,鼓勵有條件的項目適度加大空間高度,提高至3.3m以上,能夠滿足娛樂、辦公等混合功能使用,并合理設置健身、交流等多功能空間。鼓勵采用屋頂、外墻、結構外平臺等立體綠化方式,小區綠地率達到40%以上。
三、在運維管理方面更加便捷。鼓勵物業服務企業創新“物聯網+維保”服務模式,推廣智能家居與智慧安防設施,營造不同場景增進社區居民相互交流,促進和諧鄰里關系;引入智能快遞、自助洗車裝置、電動車充電樁等不少于兩種智能生活設施,為業主提供管家式便捷服務。
魯網記者:推進高品質住宅建設已成為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舉措,請問棗莊市在提升住房品質、推進高品質住宅建設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孫晉明:一方面高起點謀劃,突出頂層設計。根據《山東省高品質住宅開發建設指導意見》有關工作要求,市住建局會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城市管理局等部門,組織行業專家,深入調查研究、座談討論,認真總結經驗做法,參考《山東省高品質住宅設計指引(試行)》及省內地市相關先進標準,結合住宅發展趨勢和棗莊實際情況,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訂了《棗莊市高品質住宅開發建設指引》,從規劃、設計、建造、交付及運維全過程考慮,持續推動住宅品質提升。
另一方面高標準落實,突出示范引領。謀劃舉辦系列活動,推動全市房地產業高質量發展。一是多次舉辦優質房地產項目實地觀摩會、“品質住房·宜居棗莊”房地產博覽會、房地產企業座談會等,交流推廣先進經驗;二是積極組織申報性能住宅認定和“廣廈獎”工作,我市4個項目通過住建部3A級住宅性能認定初審,7個項目通過住建部2A級住宅性能認定初審,5個項目入圍“廣廈獎”候選項目;三是組織召開2024年棗莊市高品質住宅政策宣貫暨“品質樓盤”現場觀摩會,評選棗莊市2023年度“品質樓盤”項目11個。四是按照省住建廳《關于組織開展高品質住宅試點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要求,分2批推薦7個項目申報省級試點。其中,滕州市信華·啟元成功入選第一批山東省高品質住宅試點項目。
棗莊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高品質住宅是實現“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轉變的現實途徑,請問針對高品質住宅建設,下步有哪些工作打算?
馬強:一、優化土地管理,加強市場庫存動態關聯。將高品質住宅建設要求納入住宅地塊出讓公告,精準實施土地供應。根據商品房庫存消化周期,適時調整用地供應規模、結構和時序,保持庫存處于合理區間。在土地定價、支付方式和周期上充分考慮房地產業特點,通過分期和延長付款時限等方式,督促開發企業嚴格按照土地出讓合同約定的期限開工,推動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
二、突出規劃引領,拓展成片開發統籌聯動。堅持規劃先行,按照超前性與可行性相統一、總體規劃與詳細規劃相統一原則,將商品住宅規劃設計品質提升納入規劃條件,將商品住宅建筑設計、市政環衛園林景觀設計、施工質量品質提升和物業服務品質提升要求納入建設條件意見書,會同各區(市)政府(管委會),共同開展高品質住宅的片區劃定、地塊確定以及實施計劃制定工作,系統謀劃片區綜合開發方案。
三、完善基礎設施,提升開發片區承載能力。圍繞增強片區承載力和綜合服務功能,完善道路硬化亮化、排水管網鋪設、污水垃圾處理、集中供熱供氣等基礎設施建設,突出抓好教育、養老、托幼、醫療等公共服務,打造交通便捷、環境優美、醫養教育等核心資源優勢。鼓勵物業服務企業積極向養老、托幼、家政、文化、健康、快遞收發等領域延伸,推動智能社區建設,構建多層次生活場景,滿足居住者多元化需求。
四、規范高效監管,推動優質成熟項目落地。以平臺公司或國有企業作為實施主體,引導優質房地產開發和施工企業參與高品質住宅建設,推動開發企業向“城市綜合運營商”轉型。引導開發企業根據地塊實際和周邊配套,圍繞建筑形態風格、戶型設計、建筑界面、建筑色彩及空間組合合理布局。制定片區規劃“豁免”類、施工許可備案類等審批事項清單,優化商品房預售審批流程。建立國企牽頭、民企參與、政府監管、購房者監督聯動模式,規范房地產企業經營行為,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