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部署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以來,政策效應明顯。保交房攻堅戰有力化解了商品住房交付風險,切實維護了購房人合法權益,增強了市場信心。“四個取消、四個降低、兩個增加”一攬子政策落地,各地因城施策,政策組合拳效應持續釋放。去年四季度,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實現了正增長。今年上半年,全國新房和二手房交易總量同比增長,房地產市場總體保持穩定態勢。
從結構上看,當前房地產市場有不少可圈可點的表現:
一是“好房子”引領市場熱度,好地段、滿足改善性需求的“好房子”去化快,價格支撐性較好。根據中指數據,上半年百城新建住宅價格月度環比上漲或持平的城市數量在40~60個之間,新房價格累計上漲1.16%。重點城市庫存去化周期普遍縮短;二是市場改善向土地供應端傳導,3月,300城土地出讓平均溢價率達到18%;三是租金回報率提高,核心城市的租金回報率較2021年的低點有明顯提高。
當前,在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下,需要積極應對,持續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從近期的政策看,多措并舉促進穩預期增信心。
一是進一步激活需求。今年5月,5年期以上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和5年以上首套公積金貸款利率分別降至3.5%和2.6%;上半年,多地提高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支持提取公積金用于首付、加大購房補貼力度等。這些需求端政策支持了住房需求釋放。
二是以“好房子”供給創造引領新需求。國家層面著力推動“好房子”建設,《住宅項目規范》的新標準5月施行,各地加大“好房子”供給,以新的供給帶動改善性需求持續釋放。在推進老房子改造成“好房子”方面,原拆原建、危舊房改造、老舊小區改造等提升了居住品質,也拉動了裝修等產業發展。
三是繼續加大逆周期調節的力度。在專項債、專項借款等政策支持下,加大大城市的城中村改造力度;地方政府落實在收購主體、價格和用途方面的自主權,擴大存量商品房收購規模;收回收購存量閑置土地,改善供求關系。
四是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和城市更新行動兩大舉措將有力支撐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當前,房地產發展處于新舊模式轉型期,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是一項重要任務,要改革完善商品房開發、融資、銷售等制度,有序搭建相關基礎性制度。同時,城市更新與房地產發展交匯,有關支持性政策也將惠及房地產領域。這兩大舉措的推動實施能更好促進房地產市場可持續的健康發展。
近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在廣東、浙江調研時指出,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要求各地切實扛起責任,提升政策實施的系統性有效性。下一步,從政策導向看,將進一步提升政策效果,持續鞏固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