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顯示,房價仍處于調整階段。7月70個大中城市中,各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同比降幅整體有所收窄。
上海、烏魯木齊新房漲幅領跑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7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環比上漲城市有6個,比上月減少8個,4個城市環比持平;同比上漲城市5個,比上月增加2個。
各線城市房價環比下降,同比降幅整體有所收窄。7月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0.1個百分點。二、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分別下降0.4%和0.3%,降幅分別擴大0.2個百分點和持平。
同比方面,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下降1.1%,降幅比上月收窄0.3個百分點,二、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分別下降2.8%和4.2%,降幅分別收窄0.2個和0.4個百分點。
從各城市表現來看,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7月上海、烏魯木齊以環比0.3%的漲幅領跑,其次是三亞和宜昌,環比漲幅均為0.2%,長春和常德緊隨其后,環比漲幅均為0.1%。海口和揚州跌幅居前,環比跌幅為0.8%,其次是武漢、襄陽和蘭州,環比跌幅為0.7%。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表示,房價環比下跌城市數量增加有淡季因素,但并非唯一原因。根據企業反饋,二季度開始購房需求量確實在減少,提振住房消費需求依然是核心工作。而對于一些降價項目,各地要引導好宣傳好。客觀上房價調整符合供求關系規律,合理降價會和市場需求更為匹配,但對于劇烈的價格調整則需要密切關注,防范影響市場預期不穩。
嚴躍進指出,從歷次房價指數的數據來看,上海表現一直最好。目前上海市區項目總體銷售較好,甚至有日光盤現象,而近郊區具有地鐵等配套的項目,也有較好的銷售。
另外,根據易居研究院測算,7月份全國70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環比漲幅為-0.3%,同比漲幅為-3.4%
當前房價指數環比指標下滑,同比指標改善。易居研究院認為,環比指標和房價下跌城市數量增加有關,使得7月份數據表現略差。7月份是市場淡季,淡季階段降價促銷力度有所增大。而同比指標總體改善,進一步說明房價筑底信號持續清晰,對于房價趨穩預期增強有積極作用。
二手房價環比僅太原上漲
二手住宅價格方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7月份環比上漲城市有1個,與上月持平;同比上漲城市為0,與上月一致。
從各線城市情況看,一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1.0%,降幅比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二、三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均下降0.5%,降幅均收窄0.1個百分點。
同比方面,一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下降3.4%,降幅比上月擴大0.4個百分點。二、三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分別分別下降5.6%和6.4%,降幅分別收窄0.2個和0.3個百分點。
就城市表現來看,全國僅有太原一個城市二手房價格環比上漲,漲幅為0.2%。北京和武漢領跌,環比跌幅均為1.1%,其次是廣州和徐州,環比跌幅均為1%。
從數據來看,二手房價格普遍處于調整態勢。嚴躍進建議,房價距高點基本調整了30%,當前房東處于糾結狀態, 應根據房源情況進行定價。雖然部分城市推出單邊代理模式,但市場反饋其適用于一些高端項目,普通房源并不適用此類模式。
另據易居研究院測算,7月份全國70個城市二手住宅價格指數環比漲幅為-0.5%,同比漲幅為-5.9%。
易居研究院指出,二手房環比跌幅數據有所收窄,與新房表現略有差異。這與二手房過去跌幅力度較大有關,也是積極信號。不過,目前“房東不愿繼續降價銷售、購房者不降價就不買”的困局,導致二手房交易面臨買賣受困的新問題。從市場規律看,一些非常好的二手房,實際價格可上漲2%,但其他項目總體都需要降價才能銷售,否則會加長掛牌周期和交易周期。
市場止跌回穩大趨勢不變
業內人士認為,7-8月是房地產市場的慣例淡季,市場仍處于調整階段。值得一提的是,一線城市新房市場呈現止跌企穩跡象,二、三線城市二手房市場率先釋放邊際改善信號,未來止跌回穩趨勢不變。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亦認為,止跌回穩的趨勢不變。首先,同比來看,無論是新房還是二手房,從去年到現在,70城房價同比指數均持續收窄,尋底態勢明顯;其次,經歷前期連續3年半回調,目前新房銷售面積已經降至2010年以來的水平,跌幅已到個位數,考慮到拆遷、改善、城鎮化對新房的需求,未來繼續大幅度下探的可能性不大;再次,調控政策開始轉向修復基本面,包括生育、教育等方面的扶持,兜底就業保障、離退休保障等,從而修復住房消費內生動力,減緩二手房恐慌式掛牌,這是中短期內房價止跌回穩的關鍵。
此外,嚴躍進強調,鑒于二季度開始房價回穩的壓力有所增大,三季度各地要把穩房價作為一項重要工作。穩房價不代表房價保持不變,對于各批次的項目要靈活定價,更好和市場需求匹配。對于一些價格調整過大的,要科學評估,防范產生預期不穩的風險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