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又至,銀十不遠,這是又一個尷尬的“黃金時節”。一方面是中央的調控措施接踵而至,上到國務院下至各部委、地方,無不宣誓般強調對房地產的調控。另一方面,各重點城市成交量有所恢復,甚至房價也有所抬頭。從9月到11月,都是房地產銷售的傳統旺季,地產商的銷售目標有四至五成靠這幾個月完成。如何“定價”不僅是樓市酣戰的核心,甚至直接決定調控之下企業的發展路徑。
地價不降房價難落
“我們不會盲目抬價,但起價肯定不會低于2009年年初的水平”,一家總部在廣州的上市房企營銷總監表示,在他看來無論哪個開發商降價,都會有一個基本底線。“其中一個參考標準就是土地價格。”
盡管調控進行了4個月,但全國的土地價格并沒有出現大規模的調整。中國指數研究院的Creis中指數據表明,今年7月北京成交土地的溢價率依舊達到49%,也就是說地產商平均要比起拍價高出近5成才能拿下土地。北京不僅僅是孤例,南京的溢價率也高達56%。數據顯示,大部分城市今年前7個月土地溢價水平均高于上年同期。
8月最后一天,廣州的一次土地拍賣會中,越秀城建以23.8億元的價格奪得一塊番禺“地王”。有趣的是,這塊項目2007年曾被金地集團拍下,但由于存在合同糾紛,項目被廣州主管部門收回重拍。重拍現場火熱無比,9家開發商經過51輪激烈爭奪,最后成交比高峰期的2007年貴了8億元。“拍地前我預計這一地塊成交樓面價應該在5000元/平方米以上,不會超過6000元/平方米。”經緯行研究中心主任曾英杰表示,沒想到最終成交價遠遠高于這個估值,樓面地價達到7282元/平方米。地產專家鄧浩志表示,這反映了土地市場不降溫,樓價或依舊堅挺。
“地價肯定是樓市定價的一個最重要考慮。”亞銀投資的首席分析師李大偉表示,這并非簡單的所謂地價推高房價。“而是關系到發展商重置成本,乃至以后的發展。”李大偉解析道,比如發展商前幾年通過很便宜的價格在某區域拿下一個項目,隨后幾年房價急漲。這無疑意味著地產商利潤大幅上升,但同時這也預示著再投資的成本會大規模攀升。“除非發展商選擇不在這個區域發展,否則就必須承受高地價的影響。”李大偉表示。
這種現象這幾年在中國隨處可見。例如上海徐匯區中環,2003年樓價在6000元/平方米,2004年上漲到單價9000元/平方米,2007年直接跳升到20000元/平方米,四年將近翻了3番。但與此相對,地價也是瘋狂飆升,2009年綠城集團競得的上海徐匯區龍華路地塊,樓面價格達到了27231元/平方米。“徐匯樓價再回到2007年的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更別提2003年。”李大偉表示,除非中國經濟出現大規模萎縮或者戰亂。
市郊定價趨于保守城區信心在恢復
地價不降溫,也未必樓價就一定沒有折扣。“沒有賣不出去的房子,只有賣不出去的價格。”供求關系以及開發商對風險的接受程度將直接影響新盤定價。
“開發商現在的定價策略差異很大,市郊區域定價傾向于保守,中心區域開發商信心在恢復。”為開發商提供定價研究報告的地產代理告訴記者。
一個成熟區域的市場定價通常考量標準是二手市場,例如位于廣州天河區華景新城的新項目華景里,準備在9月12日正式上市,9月初售樓部給出的銷售起價是20000元/平方米。
“如果按這個價格銷售,表明開發商的策略比較保守。”裕豐置業的店面經理王彪表示,2009年與華景里一路之隔的項目東方新世界開盤,銷售均價為23000元/平方米,而且成交量一直位于去年官方網簽的前列。“但現在樓市有所恢復,真正開盤時,就未必是這個價。”王彪表示。
今年年初,華景里的開發商也一再加快開工速度,“搶工期、趕進度”的紅幅高掛工地之上,樓盤4月份通宵開工,也曾遭到附近居民的連番投訴。樓市調控開始后,周邊二手市場出現一定下探,有地產代理向記者表示,周邊樓市六七月間曾下跌10%。與之相對應,開發商的搶建也就有所放緩。7月底開發商開始接受優惠登記,當時售樓部給出的預計均價是20000元。
可是進入8月后,區域二手樓市有所恢復,“十年以內,素質較佳的二手房單價也回升到15000~20000元/平方米。”曾為該項目作定價報告的地產代理表示,預計開發商會采取低開高走的策略。據該項目內部人士介紹,項目的優惠登記情況不錯。臨近開盤,售樓部的口風已經變成起價20000元/平方米。
杠桿率決定利潤
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連夜趕科場。
由于供應充足,一些市郊的新盤定價則不得不傾向于保守。一個位于深圳龍崗的項目經理告訴記者,由于項目是在2007年拍下的項目,土地成本以及建筑成本都非常高,但由于合約所限,項目不得不在今年面市銷售。項目現在已經推售近半,9月開始將加大銷售力度,其中就包括各種折扣優惠。“能有10%左右的利潤率就已經不錯了。”這位項目經理顯得有些悲觀。
實際上,10%左右的利潤率只是項目利潤,體現在開發商身上的利潤也許上升至50%。盡管房地產調控已經進行了4個多月,但調控對于開發項目自有資金的比例并沒有明確調整,也就是說,項目的最低資本金也只要20%。具體來說,一個總成本1億的項目,開發商只需要2000萬元的資本金即可開發,剩余的完全可以依靠銀行開發貸款,購房人按揭貸款運作。高杠桿率,可以使開發商頻繁地運用資金,玩起“十個鍋子九個蓋”的游戲。
這種游戲的危險無需贅述,2004年,國務院規定房地產開發的資本金比例要從20%提高到35%以上。但進入備受金融危機沖擊的2009年,中國的出口嚴峻受挫,于是擔當著拉動投資與消費的房地產又被賦予了更多使命,當年5月,最低資本金的比例再次下調至20%。
金融杠桿可以成倍地放大投資者的收益,當然也同樣可以成倍地放大投資者的虧損。如果總售價低于總成本,樓盤或者會由于缺乏后續資金而變成“爛尾樓”;或者得由開發商從自有資金中承擔巨額虧損。有開發商財務人員告訴記者,無論如何定價,毛利率保持在借貸利率之上,是其最后的底線。
當然,根本上還要看,市場能否接受這樣的價格。樓市是否會迎來傳統意義上的“金九銀十”?
開發商正使足了勁。據《中國經營報》記者多方采訪統計發現,相比今年8月份僅有18個樓盤推出,9月份北京至少有40個樓盤入市,且各種優惠、降價等促銷手段齊刷刷上陣。
不降價已毫無退路,但降價能否刺激到買家神經?
遠郊板塊和稀缺板塊拉升量價
北京住宅銷售在8月出現“量價齊升”。
8月,北京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21008元/平方米,不僅創下了調控以來的最大漲幅,也是自調控引發均價跌破兩萬元關口后再度站穩的首月,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環比7月上漲了10.6%。據中國房地產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全國百個城市中北京8月漲幅最大,同比上漲71.84%。
這要歸功于部分開發商對價格的調整。亞豪機構副總經理任啟鑫分析,8月出現的量價齊升,一方面是遠郊熱門板塊的低價項目,像保利茉莉公館、綠地新里西斯萊公館和中糧萬科長陽半島,拉高了成交量;另一方面是市區稀缺板塊的高端項目,像富力十號、萬科藍山等,均價都在4萬元/平方米以上,成交金額位居15位以內,拉升了整體成交均價。
通過北京市房地產交易管理網查詢發現,萬科長陽半島、保利茉莉公館、綠地西斯萊公館等占據了8月成交量排名榜前10位的項目總成交套數為2541套,是市場總量的56.6%,超過五成,而其他同期在售的400余個項目中僅有256個項目有所成交,瓜分了剩余的1947套市場份額,平均每個項目僅售出了7.6套,競爭之慘烈、銷售之艱澀可見一斑。
臨近六環降幅明顯
8月份量價雙雙走高,激發了開發商對“金九銀十”的向往。
據記者多方了解并統計發現,9月份北京新推出樓盤數量至少在40個以上,這幾乎與去年同期持平,也遠遠超出4月新政后期間每個月的數量。統計發現,自4月17日調控以來,北京新開盤數量分別為42個、24個、21個、19個和18個,呈逐月下降趨勢。“開發商在9月推出大量樓盤入市,是對傳統銷售旺季的重視。”陽光100副總裁范小沖表示。
記者采訪發現,這些新開樓盤只有少量樓盤位于三環以內,如首開鉑郡(東直門外新東路東側)、學院派紫鑫閣(海淀區明光橋西北角)、優盤(西城區馬連道路南口)、凱迪尚府(宣武區右安門內大街10號)等,絕大部分分布在四環甚至五環外的通州、大興和昌平,而在價格上所有的項目或通過折扣、或通過送裝修等采取促銷降價。
首開鉑郡的售樓人員告訴記者,開盤時間定在9月中旬,價格是35000元/平方米,送精裝修。“原計劃開盤價為40000元/平方米,現在行情不是太好,只能降價賣。”與首開鉑郡不同,位于東五環大望路CBD地區的金地花園、陽光100等公寓價格依然堅挺,分別在50000元/平方米左右,和過去基本持平。
與中心城市波動不大相比,五環以外的區域房價出現明顯的起伏。
價格波動比較明顯的則是位于東五環外、緊臨管莊城鐵站的遠洋新悅,這里是金融危機后房價強勁最反彈的地方之一。本報記者去年8月8日采訪時,遠洋新悅是12900元/平方米,此前開發商還承諾過以10000元/平方米的價格賣給訂房者。而到今年3月份,開發商則將價格直接提高到25000元/平方米,每平方米漲幅高達200%。如今9月即將開盤的價格則是17000元/平方米。“相當于降價超過30%。”售樓小姐按最高價相比。
受益于通州新城規劃,4月份前后,通州房價從10000元/平方米暴漲至25000元,因此,東五環以外的通州被認為是北京市泡沫最嚴重區域。記者通過調查發現,在通州的不同板塊價格有不同的調整。比如珠江拉維小鎮、K2清水灣、新華聯運河等,上述項目盡管抵達東六環,由于其處于通州新城核心區域,所以價格依然保持在20000元/平方米以上,和今年4月份最高價持平,仍然遠遠高于去年同期萬元房價。
降幅比較大的,比如均價為16000元/平方米的金隅花石匠,主要原因是其在東六環外,與通州新城關聯不大。
作為另一個熱點地區——位于北京南五環外的大興區,價格戰在這里更搶眼。9月份將推出至少9個項目,其中以南六環黃村板塊最為搶眼,既有像保利·茉莉公館這樣兩次推盤都當日售罄的老項目后期,又有旭輝·紫郡、東亞·馬賽公館、首邑·溪谷、順馳領海等這樣的純新盤。“均價在17000元/平方米左右,比計劃下調2000元。周邊順馳等項目也都采取了降價。不過幅度也就在10%。”旭輝集團北京事業部總經理助理王浩告訴記者。
而這個區域的二手房價格基本都在20000元/平方米以上。
消費者會買賬嗎?
7月中旬以來,一批低價入市的新開盤項目,開盤均價比預期下調了10%~15%,從而迎來了旺銷。比如:位于城區二環邊廣渠門的“地王”富力十號7月底開盤,每平方米成交價38000元,比預期售價低了7000元,下調幅度高達18%。去年5月,富力地產以10.22億元摘取廣渠門地王,樓面價格為14000元,當時專業人士計算該地塊新盤銷售價格應該40000元以上。但最后這一地塊的開盤價格不僅低于40000元,而且低于富力城二手房的價格。
合理的降價被認為是旺銷的理由。得到印證的是保利茉莉公館7月底開盤,每平方米成交價17000元,比預期售價低了2000元,下調幅度近12%;萬科長陽半島項目,每平方米均價13400元,與之前的預期售價相比調低近兩成。
相比之下,9月份扎堆入市的樓盤不被看好。在遠洋新悅,一看房者對記者表示,“相比上漲的速度,下降的幅度微乎其微。”
開發商看到了“降價旺銷”,但卻沒有讓購房者感覺到誠意。據記者調查了解到,上述大興黃村的旭輝·紫郡是去年7月1獲得土地,樓面價格為6000元/平方米,再加上建安成本等,每平方米的成本在8500元。上述金隅花石匠、北京華僑城(東四環)等成本就更低,前者土地屬于企業自有土地,而后者是2004年政府以旅游開發配套協議出讓的,兩者的土地成本都很小。
位于通州的加州小鎮,在2008年底和2009年初,價格為每平方米5000元,而到了去年下半年則超過每平方米10000元,今年4月份更是漲至每平方米18000元,房價漲幅高達360%。但現在每平方米也就下降2000元,相當于在每平方米18000元的基礎上下降10%。而記者從售樓人員處了解到前述加州小鎮的土地更是早在2002年就獲得了。
360%的漲幅,10%的降幅,顯然難以說服購房者。 中高端住宅市場一直是上海樓市的主力軍,其旺盛的成交直接快速拉升了整個市場的房價。
9月2日,上海出臺了加強商品住房預銷售行為管理的“滬5條”,政府重申調控態度和決心。隨著土地價格的合理化,房價有望回歸理性。
中高端住宅充當市場主力
據統計,2010年4月~8月,上海全市住宅(剔除配套動遷)供應量為407.09萬平方米,2009年4月~8月全市住宅(剔除配套動遷)供應量為651.96萬平方米,同比下滑37.55%。
2009年,上海成交量最大的是均價30000元以上的公寓和40000元以上的別墅,成交戶型的面積也都在120平方米以上。根據同策機構的數據統計,去年以來,均價30000元以上的樓盤達到95個,比2008年增加21個。中高端住宅成交旺盛直接快速拉升了整個市場的房價。據易居統計,2009年,上海實際成交均價最高前10名樓盤,其中有4個樓盤均價超過10萬元,這10個頂級樓盤價格的中位數為95000元,比2008年的72000元漲了32%。中高端住宅市場也因此成為上海樓市代名詞,其中市場熱點主要是位于黃浦江濱江板塊、新江灣城板塊、大虹橋板塊,以及浦東、南匯合并之后的區域等位地段。
記者實地走訪了作為熱點板塊的華潤橡樹灣樓盤。該樓盤位于上海當前熱點板塊楊浦區新江灣城,2006年,經過176輪的競買,華潤置地以15.41億元的價格,將該地塊攬入囊中,項目占地面積達到14.4274萬平方米,可建面積超過23萬平方米。地塊的樓板價為6676元/平方米,雖然在當時驚為天價,但與去年底的地價相比已是底價了。2009年12月,新江灣城C6地塊出讓時,樓板價已經高達每平方米32400萬元。據業內估計,按照當前售價,成本每平方米不會超過15000元。
2008年橡樹灣一期開盤的是聯排別墅,售價已經高達每平方米42000元。2009年下半年,橡樹灣二期的公寓開盤時,開盤價格為每平方米33500元,價格直追別墅。今年2月,第三期公寓開盤,價格已經上漲到每平方米47000元,開盤后一個月即成交41套。但是,新政出臺之后,一個月后僅成交兩套。
據搜房網信息,目前橡樹灣樓盤價格已經出現下跌。記者從銷售人員處了解到價格已經松動的情況:“現在只有180平方米和280平方米的戶型。現在,如果購房一次性付款,以及現場下定金30萬元,我們會有優惠。”據悉,優惠幅度為1%。在二手房市場,橡樹灣價格已經有了5%左右的跌幅。
市場重現理性
記者了解到, 2009年下半年,橡樹灣購買的客戶群也有了非常明顯的變化。2009年,投資與自住比重約為5∶5,2010年,投資與自住比重約為3∶7,客群已經顯著變化。
8月上海商品住宅市場,也的確出現了今年調控以來的“良好局面”:供求價出現全面回升。上海共有52批新房源上市,推出了6694套76.47萬平方米,面積環比大幅上升48.8%;成交面積則環比上升了61%,達到69.87萬平方米的3974套;平均成交價格在持續3個月下調后,重新回到20000元以上,達到每平方米20973元,環比漲幅達5.8%。
9月2日,上海出臺了加強商品住房預銷售行為管理的“滬5條”,重申了“3萬平方米以下樓盤必須一次性上市預售”規定,以打擊捂盤囤地現象,政府重申調控態度和決心。
事實上,盡管上海今年土地供應量下降,但是開發商拿地趨于理性,上海土地市場價格開始回落。據戴德梁行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從土地供給上看,上海市2010年上半年共推出住宅用地343.2萬平方米,但同2009年下半年的948.2萬平方米相比,實際減少了605萬平方米,將近減少了63.8%。
方方地產咨詢機構提供的數據顯示,7月至今,上海共成交31幅住宅及商業辦公地塊,其中14幅地塊以底價成交,底價成交土地幾乎占了一半。戴德梁行綜合住宅服務華東區董事伍惠敏告訴記者,今年上海市有1100萬平方米的住宅用地供地計劃,因此大量土地將在下半年入市。若土地價格合理,開發商均會積極進入。增加土地供應,將有助于未來市場中供應量的充裕,令市場不再因長期性的饑餓而導致再度出現非理性的房價過快上漲。在亞運會的直接影響下,今年廣州的樓市節奏有別以往,8月這個傳統淡季已經形成一個推盤高峰,與之相對應,8月的銷售量也出現了明顯回升,連帶總體樓價也出現一定程度的上漲。但開發商還難以安枕,今年上半年批準預售的商品住宅只有2.63萬套,這是2001年以來的第三個低點。以至于在樓市強力調控面前,廣州樓價依舊堅挺,未來幾個月供應會繼續增加,樓價會走向何方?
開發商發力成交量明顯回升
官方網簽的數據顯示,今年8月1日至8月29日,廣州十區二縣一手住宅成交面積為62.8萬平方米,與7月同期相比大漲近五成。這也是近4個月來成交面積首次重上60萬平方米關口,成交套數為6056套,與7月同期相比大漲55.5%,成交面積接近4月開始的調控前。
與此同時,開發商的信心似乎也同樣高漲。8月最后一天,廣州舉行的一場土地拍賣會上成績出乎意料的好。此次廣州土地拍賣是廣州下半年土地出讓的“第一拍”,廣州房管局相關負責人私下表示,這在一定程度上起著風向標的作用,起碼顯示了開發商對后市的信心。當天拍賣的三個項目中,兩個番禺項目受到熱烈追捧,其中收回重拍的2007年番禺地王,最終成交價達到23.8億元,3年時間,該項目地價上漲了近8億元,顯示開發商對后市看好。經緯行研究中心主任曾英杰表示: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消費者的心態。最近兩個月市場的成交量一直呈一個小幅回升的態勢,加上番禺高地價地塊的出爐,將會導致不少原本觀望的消費者加快入市的步伐。
開發商的發力不僅僅體現在土地市場,在推盤力度上也是不遺余力。據經緯行研究數據顯示,8月十區樓盤廣告見報個數為44個,比上月增加了11個,廣告費用為3611萬元,環比上漲56.93%。
對于8月樓市復蘇,經緯行認為還不能輕下定論。曾英杰認為,8月整體市場成交量回升明顯。其中,成交量上漲主要是十區兩市多個熱點樓盤的舊盤新推,之前幾期產品已積累了一定的客戶資源,再加上價格基本穩定,符合消費者預期,因而吸引了大部分買家入場;此外,由于新政后數月里市場成交均比較淡靜,為了達到銷售目標,部分開發商加大了降價促銷的力度,而個別樓盤因降價幅度較大,成交量回升明顯。
從8月市場的大背景來看,中心區域樓盤價格基本企穩,個別小幅下降,周邊區域則優惠促銷活動持續,但全市成交價卻呈現小幅上漲趨勢,最關鍵原因在于區域的結構性成交。7月成交中占主導的是郊區的低價盤,均價主力段在6000~8000元/平方米,但8月熱銷樓盤突出特點是性價比高,主力多是產品素質較好,但價格相對合理的樓盤,因此全市均價小幅上漲是順理成章。
未來供應充足
開發商發力促銷也是不得已的事情,中地行傳播事業部副總監陳揚認為,部分開發商放緩了上市進度,是由于4月新政的影響;而10月、11月亞運會召開,又導致住宅申請預售許可暫停。開發商延后的貨量,或者提前的貨量都將在八九月大量推售。因此往年9月才開始發力的黃金時節提前到了8月,8月份廣州住宅新增貨量達6765套,較7月同期大幅增加78.5%。
供應大增對開發商而言卻未必是好事。今年上半年,調控政策密集出臺,廣州樓市成交量快速萎縮,官方數據顯示,上半年廣州市十區新建商品住宅網上簽約套數22094套,面積為245.5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均超過50%;成交金額317億元,同比減少33.9%;成交均價則同比上升39.3%。
之所以上半年量跌價升,與供應量密切相關。從2009年初開始,廣州的供應量一直呈下跌的趨勢。今年上半年,廣州市十區批準預售商品住宅26339套,同比減少14.1%;面積294萬平方米,同比減少12.5%,是2001年以來第三低。7月初,有地產研究機構預計這一狀況在下半年會被打破,下半年新增供應量將達3.7萬套,如果預計準確,這將比上半年的供應增加四成多。截至8月29日,廣州全市未售貨量達到61037套,未售面積為770.7萬平方米,有研究機構表示,如果再考慮亞運城首期近3000套的供應,未來兩月有意推盤的項目數可能接近1萬套。
開發商從“利潤率”轉向“周轉率”
開發商的銷售壓力正在增加。8月的銷售情況也可見一斑,經緯行的研究顯示,從今年8月成交排行前十名的項目來看,成交量的回升主要是因為舊盤新推項目加大了推貨力度,且近半項目樓價有所下調,或者就是較低價位項目。由此可見,目前消費者入市態度依然謹慎。
盡管由于供求原因,調控以來廣州的樓價一直變動不大,但開發商的心情也是經歷了幾起幾落。研究一下開發商的應對策略,可以更好地判斷未來走勢。我們不妨看看一個實例——萬科的天河御品。
項目所在地白云區京溪路幾年前還是廣州的市郊,但由于城市擴展迅速,區域配套已經逐步完善。醫院、學校、地鐵幾近齊備,但總體而言房地產供應尚未飽和。而萬科一直以“高資產周轉率”為發展追求,調控開始后,萬科總公司對分公司的考核也由“利潤率”轉向“周轉率”,因此這一項目也可以反映調控對廣州樓市的影響。
這個項目是萬科收購所得,該地塊是由新恒基集團在2003年以1.47億元的價格競得,折合樓面價約1182元/平方米。萬科收購該項目時,有幾棟樓宇已接近封頂。今年年初,萬科宣布將為此支付6.6億元地價款。折算下來,萬科收購該項目的單價為5593元/平方米。
業內人士都認為萬科在該項目撿了個大便宜,果然,今年3月初萬科開盤該項目的均價為1.5萬元/平方米。其實萬科這個定價也不無道理,年初京溪路周邊的云景花園,二手樓價也高達1.1萬到1.4萬元。萬科開盤時扣除一定折扣后,成交價也就在1.4萬元/平方米左右,只比周邊二手價高10%~15%。有地產研究機構認為,這樣的定價其實傾向于保守,進取的開發商定價通常會比二手價高20%以上。
果然,保守的開盤價讓萬科在3月初就售出了推盤量的8成。這個時候調控不期而至,起初,萬科對于調控沒有更多的應對,天河御品5月網簽的銷售均價還是達到了14593元/平方米。但銷量下降,讓項目決定推出部分特價房試探市場。6月初,萬科推出了四五十套毛坯房,單價在10800元/平方米。萬科對此的解釋是,這些項目都是格局不好、朝向一般的項目。在這些特價房影響下,6月天河御品的簽約均價下跌至12610元/平方米。降價讓天河御品的銷量有所恢復,代理公司表示這些特價房當天就銷售一空。從7月開始,天河御品的銷售價格就一直維持在高位,截至9月1日,該項目簽約均價為14241元/平方米。
未來兩月,該區域將有兩三個項目面市,屆時面對競爭,萬科會否再推特價,我們拭目以待。8月的最后一周,單周成交量達4966套,重慶樓市再度以成交量的瘋狂來迎接“金九銀十”的到來。
與成交量攀升相對應的是重慶樓盤即將在9月迎來入市高峰,開發商推盤的數量遠遠超過2009年同期,而沐浴著兩江新區政策利好的區域開發商雖是扎堆開盤,但熱銷之聲也是此起彼伏。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在重慶50多個即將開盤的項目中,有20多個來自“兩江新區”,在重慶9月份扎堆開盤的50多個項目,所推房源以普通住宅為主,戶型以30~50平方米的一房、60~90平方米的兩房為主。
“考慮回收資金的開發商此時會選擇快銷方式,最大程度的去庫存化。”中原地產重慶公司副總經理何偉堅表示,雖然購房者看到市場好轉,積極入市,但開發商心中有數,一旦錯過了“金九銀十”,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今年再無快跑的機會了,“先跑總比后跑的好”。
包含江北、渝北等區域在內的兩江新區顯然成為此輪重慶樓市集中推盤的主角。由于此輪開盤項目的拿地時間大多集中在2008年之前,如首創重慶鴻恩寺項目樓面價僅在1300元/平方米左右,而同一區域的保利項目在2009年拿地時其樓面價已經攀升至3000元/平方米之上。因此重慶當地人士認為,兩江新區的項目密集開盤還有著與競爭對手打價格戰的意味。而在成交價格上,重慶主城區商品房成交均價仍較平穩,處于5900元/平方米左右。統計數據顯示,重慶主城十一區中,房價最高的江北區和最低的北碚區相差近一倍:8月的最后一周,江北區成交均價為7995元/平方米,渝中區7112元/平方米;九龍坡區、沙坪壩區和北部新區的成交均價在6000元~6500元/平方米之間;渝北區、高新區、大渡口區和南岸區成交均價位于5000元~6000元/平方米區間;最低的是北碚區為4097元/平方米。
在開發商以適時的產品和低價入市的策略下,重慶樓市成交已經連續7周保持在4000套左右的高水平,且連續三周成交量恢復到調控前水平,進入8月以來“日光盤”更是頻頻現身山城。
8月28日,位于江北區的首創鴻恩寺國際社區首次開盤,均價7400元/平方米的458套房源當天全部售罄。同一天,位于空港新城的聚義香城故事推出90套洋房以及132套普通住宅,也被一搶而光。之前,8月8日同在江北區的復地天璽、8月14日位于渝北區的龍湖源著、以及位于江北區8月21日的保利江上明珠都上演著“日光盤”的故事。
“低價促銷,搶占市場是開發商掀起此輪成交高峰的主要原因。”在東原地產營銷部周大佐看來,重慶的戶籍改革、城市拆遷改造所帶來的剛性需求巨大,但重慶經濟適用房等政策性住房大量建設的預期下,開發商還是選擇了大幅開盤并采取低價促銷。
“由于考慮到目前大量入市的樓盤均在2007年左右的高峰期拿地,現在實施低價促銷不僅可以去除庫存,還為未來的房價走向留下了穩中帶升的空間。”重慶當地一位不愿具名的開發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