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市已上房住宅小區房屋登記歷史遺留問題專項治理工作的不斷推進,九州清晏小區的房屋登記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扎實開展。據了解,截至目前,市房管局交易監理所為該小區共辦理房屋所有權登記400余套。
九州清晏小區是2008年市委市政府以舊城改造推動公建公益建設項目,該區域拆遷居民約計720戶,單位22個,拆遷房屋總建筑面積約計17.7萬㎡,于2012年建成,并同時建成占地3.84公頃的市民廣場,小區住宅建筑面積約32.3萬㎡,住宅套數近2700套,商業及配套約5.8萬㎡,小區內地下車庫約5.9萬㎡,市民廣場及地下停車場和地下超市建筑面積約4.5萬㎡。建成以來,由于各方面原因,房屋登記工作一直未能開展,困擾著居住在此的群眾。為此,我市成立住宅小區房屋登記歷史遺留問題專項治理領導小組,并將該項目列為治理對象之一,起到了良好的效果,開發企業在市專項治理領導小組的督促下已辦理小區初始登記,使得該小區居民具備了辦理房屋登記的條件。
由于該小區房屋登記歷史遺留問題時間跨度長,涉及住戶多,如今問題解決,該小區的居民群眾蜂擁至房地產交易監理所辦理房屋所有權登記。為使大家都能便捷、高效地辦理房屋登記手續,交易所采取了多種措施,以使辦理過程規范、有序。一是提前準備。產權一科專門組織參與拆遷與征收的工作人員事先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除了科室的正常業務,他們將拆遷資料中的大量數據進行核對、復核,確保準確無誤后,并用四臺計算機同時錄入,全科人員一起上,歇人不歇機,先期形成電子檔案,使辦事群眾來到就能辦理。二是加班加點。由于工作量大,正常工作時間不夠用,工作人員就主動放棄休息時間,利用周末及下班以后的時間整理、核對、錄入房屋信息數據,為群眾前來辦理登記做足準備工作。三是認真核對,保證質量。業務大廳收件后轉入科室,科室人員對所收資料進行查檔、核對、整理、開票、登記臺帳、輸入電腦,每套資料至少核對五遍以上,以確保資料與檔案的一致。在業務受理大廳、產權一科、檔案室、發證科等多個科室加班加點和密切配合下,大大縮短了辦事時限,提高了工作效率。據悉,每天為該小區居民辦理登記業務40余套,在為辦事群眾提供了滿意服務的同時,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